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,恐怕语言专家也是一言难尽。作为浙江本地人也很难解释。
但是在以前交通不便的时候,有不同方言感觉很自然。一般而言,平原地方彼此更容易通话,出现大片可以彼此听懂对方说话的地方。而山区则容易出现方言分化。
同时移民确实也是一个因素。
比如,杭嘉湖地区平原连片,基本彼此可以用方言通话,虽然也存在明显的方言。
但是杭州在南宋的时候有大量河南移民。杭州话与周边方言有明显的不同,形成“语言岛”。而且杭州话有儿化音(和当代北方方言的儿化音不大一样。杭州里“儿”是单独一个音节)
如果一个初来浙北的北方人,更易听懂杭州方言,而不是周边的方言。但是对于浙江其它地方的人,还有上海本地人和苏南的本地人,初来浙北,更易听懂周边的方言,而不是杭州方言。
再说浙中南的方言,或许是因为山区缘故,不同县有不同方言,即使同一个县里,也有不同口音。我们的俗话里就有“XX三乡,七八十腔”的说法,一听口音就大体知道来自本县的哪里。
例如我老家离邻县仅2公里,彼此有不同方言,第一次听到大多数不懂,但是接触多了,也能听懂不少。——当然现在大家都用普通话沟通,不存在这个问题。
一般而言,浙南方言之所以比较难懂,是因为增加了不少元音元音,让很多字从单元音变成复元音——这样听起来更加响亮,以前通讯基本靠喊的时代,两座山之间的人可以通过增加元音而增加音量,让声音传播更远。
以上有没有道理呢?大家都可以来谈谈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京津冀体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